筑牢防灾减灾底线 巨灾保险守护百姓生命财产安全
人民网记者 杜燕飞
2025年5月12日是第十六个全国防灾减灾日,5月11日至17日为防灾减灾宣传周。近年来,受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等因素影响,地震、台风、洪水等自然灾害加剧。
作为经济“减震器”和社会“稳定器”,保险业在防灾减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中,自然灾害发生后,巨灾保险可以为受灾地区提供经济补偿,帮助受灾居民和企业快速恢复生产生活,越来越受到关注。
2025年5月4日22时30分许,受强对流天气影响,四川省汶川县突发短时大风天气灾害,造成县域内多处民房受损。经现场查勘核实,人保财险阿坝州分公司第一时间赔付漩口镇百花村受灾群众杨清洪家本次事故损失340元。
虽然金额不大,但这笔迅速赔付是巨灾保险发挥保障居民生命财产作用的一个缩影。此前发布的《国家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提出,“积极发挥商业保险作用,健全保险体系,发展巨灾保险”。《关于加强监管防范风险推动保险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也明确,丰富巨灾保险保障形式。
当前,我国巨灾保险顶层设计不断完善,城乡居民住宅巨灾保险的保障范围逐步扩大。除破坏性地震之外,台风、洪水、滑坡等自然灾害已被纳入其中。与此同时,各地不断推进巨灾保险试点,地方政府共同探索区域性巨灾保险项目,在台风和洪水频发的地区,试点开展巨灾保险项目。
在政策引导下,2024年,作为首席共保人和执行机构,中国人保联合40余家保险机构组成中国城乡居民住宅巨灾保险共同体,为全国6439万户次居民提供22.36万亿元巨灾风险保障;在地方层面,已在河北、四川、浙江等20个省落地地方性巨灾保险项目。2024年,河北、湖北率先落地全灾因、广覆盖、长周期的综合性巨灾保险试点,为群众提供“人身+住房+室内财产”三层巨灾保险保障。
在加大巨灾保险保障力度的同时,近年来,保险公司通过科技赋能,加大产品创新,应用无人机、卫星遥感和人工智能技术,提升灾害风险评估、理赔和风险管理的能力。
中国再保开发多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巨灾风险模型,涵盖地震、台风、洪水等灾害;太保产险自主研发巨灾风险减量数智化平台“风险雷达”,构建灾害损失预警模型,实现数字化、可视化、智能化的防灾减灾一体化管理;中国人保自主研发“巨灾安澜”平台,为风险减量服务提供技术支撑,依托“巨灾经纬”可视化平台实现风险地图动态监测,解决承保策略执行难、风险累积监测难等问题。
巨灾保险的实施离不开跨行业协作。此前发布的《关于加强金融气象协同联动、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出,要推动巨灾保险发展,研究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和气象灾害对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的影响,拓展人工影响天气在农业保险业务上的防灾减灾服务。
国家气候中心副主任袁佳双在2024金融街论坛年会上表示,要提高气候异常、中长期极端天气风险预估预测能力,为保险公司提供巨灾的灾前预警、灾中灾后重建的技术支持,联合开发适应当地需求的直保和再保的巨灾保险产品,提高风险减量管理能力。
业内人士表示,巨灾保险的发展对于完善和创新我国多层次的国家风险治理和保险保障体系有着重要意义。下一步,要完善居民住宅巨灾保险,支持有意愿地方政府通过巨灾保险共同体开展巨灾保险试点;鼓励国内再保险公司加大对巨灾风险支持力度,利用全球再保险市场分散风险,探索新型巨灾风险分散方式;夯实行业发展基础,推动行业建立风险数据库,开发迭代我国巨灾风险模型。
相关文章
- 05-13 筑牢防灾减灾底线 巨灾保险守护百姓生命财产安全
- 05-12 晴暖“上线”,降雨降温“客串”,江苏本周天气多变
- 05-12 品牌强度评级稳居AAA+级 五粮液2025年品牌价值达277.8亿美元
- 05-12 署名文章:从宏观调控看中国经济基本面
- 05-11 中领馆提醒领区中国公民注意防范印尼地震灾害
- 05-11 局部超40℃!高温天气即将到达
- 05-10 雨水先歇两天!下周、下下周还有两轮在排队
- 05-10 我国首个中医药大模型评测标准发布
- 05-10 从上市公司一季报“含新量”看中国经济发展向“新”
- 05-10 第三届链博会推介会在哥斯达黎加举行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
- 03-25 周一滇西南西北多雨,注意防范地质灾害
- 03-26 大成元鸿锦利债券提前结束募集
- 03-25 十四届县委第六轮巡察县属国有企业集中反馈会召开
- 03-26 工业硅:价格波动,供需失衡 1.63%涨
- 03-25 界首通用机场通过验收
- 03-26 京东服饰美妆春季上新发起“绿色时尚计划”,联合品牌推动旧衣循环处理
- 03-25 始终将保护放在第一位(快评)
- 03-26 A股三大指数午后集体翻红
- 03-25 贵阳东部最快出城通道 贵黄高速延伸段通车!
- 03-26 春色有约 浪漫花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