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江北新区:贯通式体系助高校成果转化闯过“深水区”
高校是科技创新的生力军。日前,教育部和江苏共建首个全国高校区域技术转移转化中心。南京承担了生物医药、信息通信两大分中心的建设任务,着力探索科技成果转化的成功范式。今天的《江海弄潮》,让我们跟随记者镜头走进位于南京江北新区的首个全国高校生物医药区域技术转移转化分中心,看看这里如何为成果转化“架桥铺路”。
荔枝新闻中心记者罗聪懿说:“这里就是全国高校生物医药区域技术转移转化分中心,目前已汇聚了来自全国66所高校的创新项目。而一街之隔的南京生物医药谷,集聚了超1300家生物医药企业。实验室和生产线,在这里形成了空间上的相联。”
贴近的不仅是空间距离。在这里,前沿学术和市场需求找到了共同展示的舞台。4月28日,南京生物医药分中心首期药转未来学术沙龙举行,吸引到70多位来自高校和企业的代表参加交流。活动现场,诺贝尔化学奖得主阿龙·切哈诺沃分享了他的研发经历,为在场众人带来深刻启发。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副研究员付子毅说:“现在,我们做蛋白质降解这一块会有点迷茫,但是阿龙·切哈诺沃老先生讲了这个时代已经快要来了。有这样的诺贝尔奖获得者给我们指引方向,也更加坚定了我们在这方面的信心。”
不仅是前沿技术的分享,为了让一个个“科技种子”顺利发芽,这个分中心,从概念验证、小试中试、技术熟化、成果转化的每一个阶段,都能找到有针对性的支持。
近日,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赵权教授团队研发的一款针对细胞凋亡的小分子靶向药物获得美国FDA和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的批准,即将进入临床一期试验阶段,筹措试验资金成了当务之急。
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医药生物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教授赵权说:“根据我们的估算,一期临床要60个到90个患者,每一个患者可能需要20万元到30万元的资金,所以资金需要还是比较大的。”
面对资金这只“拦路虎”,关键时刻,南京生物医药分中心伸出援手。赵权的团队仅用2周时间,就获得了“成果转化贷”500万元的授信支持。这款金融产品的独创之处就在于,由分中心与银行联合定制,团队只需要提供由分中心出具的技术产品评估报告,就可以“签约即贷”,获得较低利率的贷款。
罗聪懿问:“对比以前,有一定不同?”
赵权说:“利率上面还是很优惠的,申请的程序也很简单,银行省去了一些技术评估的过程。另外,‘成果转化贷’无需抵押。”
罗聪懿又问:“给了我们启动资金?”
赵权回答:“对的,是一个雪中送炭的贷款项目,贷款周期给我们的是2~3年的时间。我们比较有信心,在一段时间就会获得股权融资。”
除了“量身定制”的贷款产品,分中心还依托江苏省、南京市以及江北新区的在地资源,推出一批投早、投小、投硬科技的基金,总规模达84亿元。这些“耐心资本”如同坚实后盾,助力团队抵御风险、攻克融资难题。
高校团队要做成果转化,更关键的是要对接市场。在背后穿针引线的,离不开这样一批技术经理人。博士毕业于北京大学生物医药工程专业的吴昊就是其中一员。整个四月,他和小伙伴几乎化身为空中飞人,跑遍大江南北对接了30所高校,定向收集转化项目。
全国高校区域技术转移转化中心南京生物医药分中心技术经理人吴昊说:“这张表格就展示了高校成果的信息的情况,比如说项目的技术特点、目前研发的阶段、未来倾向于转化的模式。目前,我们已经收集到超过1000项。”
吴昊说,接下来,他们将对这些收集到的高校项目进行梳理。一部分成熟度高、转化意向明确的,南京生物医药分中心将为高校团队对接合适企业,促成转移转化;另一部分有孵化意愿的,分中心将承担起全流程孵育功能,帮助高校团队找产业需求、找市场方向,更好地促成项目落地。
吴昊说:“生物医药谷有成熟的生命健康产业链条,从上游的原料药到中下游的研发服务,包括物流销售等。今年1月份到4月份,目前已经有超过30项成果已经落地。”
推动高校与企业“双向奔赴”、高等教育与区域发展深度融合,正是建设全国高校区域技术转移转化中心的目的。以建设南京生物医药分中心为契机,今年,南京将进一步完善贯通式科技成果转化体系,力争全年技术合同成交额增长10%以上,突破1100亿元,全力打造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首选地。
南京市科技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王愿华说:“我们要继续用好全国高校技术转移分中心,建设一个现场展示交易平台和网上的对接服务展示中心、成果转化超市,让成果在供给端、应用端还有服务端能够更好更快地衔接和落地,吸纳全国的技术成果向南京转移转化集聚。让南京成为科学家敢闯、企业敢投、成果敢转的创新热土,为江苏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多的‘硬核’科技动能。”
【蹲点手记】
蹲点采访中,记者注意到,大家都谈到了信心。记者认为,这份底气正是源自于南京沉下心来、默默为创新筑牢“地基”的坚守。她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以沉稳的姿态俯身深耕,让每一颗创新的种子在这里破土、抽枝、生长。首个全国高校区域技术转移转化中心落户这里,是信任,是挑战,更是机遇。在这份机遇的助力下,越来越多的前沿技术将在这里走进现实,古都南京的创新之路也将更加宽广。
记者│罗聪懿 张正
来源:江苏广电总台荔枝新闻中心
相关文章
- 05-09 南京江北新区:贯通式体系助高校成果转化闯过“深水区”
- 05-07 百度公布“动物语言转换”专利:人类可与动物深度交流
- 05-07 “机器人新星”入职美的工厂!未来将构建完整机器人生态系统
- 05-07 全新尝试→难得机遇!从“断链”到“上架” 企业168个小时完成“赛道”转换
- 05-07 深脑成像技术解码脑干关键结构
- 05-07 【寿光】搏击赛事亮相寿光
- 05-04 和机器狗握手、体验智能眼镜……惠州这场活动引爆AI热潮
- 05-03 市场驱动的系统改造:丹麦零弃风经验研究
- 05-02 初心如炬勇争先——“全国劳模”李立新的34年奋斗征程
- 05-01 自带装备,露营免费!“五一”假期来这里与自然亲密接触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
- 03-25 周一滇西南西北多雨,注意防范地质灾害
- 03-26 大成元鸿锦利债券提前结束募集
- 03-25 十四届县委第六轮巡察县属国有企业集中反馈会召开
- 03-26 工业硅:价格波动,供需失衡 1.63%涨
- 03-25 界首通用机场通过验收
- 03-26 京东服饰美妆春季上新发起“绿色时尚计划”,联合品牌推动旧衣循环处理
- 03-25 始终将保护放在第一位(快评)
- 03-26 A股三大指数午后集体翻红
- 03-25 贵阳东部最快出城通道 贵黄高速延伸段通车!
- 03-26 春色有约 浪漫花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