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店发错货”竟是新型电诈!宁波有人被骗77万元
前不久,央视《法治在线》栏目揭示了一种新出现的电诈套路——网店故意发错货,坐等顾客找上门,后将其“引流”至电诈团伙处。
特别需要引起重视的是,央视在报道中提到“这类诈骗发案数量近期呈快速增长趋势。仅某平台一家,最近一个半月,就发现并关停涉诈风险店铺一万六千家”。

央视对这种新型电诈进行报道警示。
记者今日(9月8日)从宁波市反诈中心获悉,近期宁波也有类似警情出现。
前不久,家住镇海的小李(化名)报警,称自己在某短视频平台购买的电扇到货后发现是坏的。于是,她和以往一样,联系客服要求退款。客服爽快地让她扫码添加微信,随后完成了退款。
但随后发生的事才是关键。客服以“补偿购物体验”为由,邀请小李进入一个微信群领取礼品。信以为真的小李进群后,发现群内有多名“顾客”正在讨论“做任务赚佣金”。
小李下载了对方推荐的APP,并在另一名“客服”指导下开始“做任务”——先后转出4.5万元,虽成功提现2000多元,却不知已陷入骗局。

交易是真实存在的,但这只是骗子“钓鱼”工具。
见收益来得容易,小李继续追加资金。等到她想再次提现时,却失败了。“客服”又将她拉进一个QQ群,发来一个地址,要求她将现金打包送至某偏僻地点。随后,诈骗团伙又以“提升积分”“缴纳提现手续费”等理由,多次诱骗小李向指定地点送现金……
“小李遭遇的是新型骗局,共损失77万元。”镇海区反诈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近日北京市公安局刑侦总队反诈中心紧急曝光一种新型电诈手段,央视也对此进行报道,就是小李遭遇的这种骗局。

骗子伪装成害怕差评的商家。
目前,这类骗局已在多家知名平台出现,且发案量呈快速上升趋势。警方提醒广大消费者务必提高警惕。主要套路是这样的:
第一步:诈骗分子先在某些知名电商平台开设店铺,销售U盘、小风扇、大米等日常商品;
第二步:故意发错货或发出劣质商品,等待消费者联系投诉;
第三步:以“售后理赔”为名,引导消费者扫描私人二维码、添加微信,诱使其脱离平台交易和监管,后以“补偿”等理由将受害人引导至诈骗群;
第四步:通过“刷单返利”“投资获利”等利诱手段,再结合“账户冻结”“法律追责”等话术施压,最终诱骗受害人转账。

消费者下载相关APP后,就会被骗去刷单。
当然,很多人会问:在电商平台开店,难道不需要提供相关证件吗?
市反诈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诈骗分子所使用的营业执照、法定代表人身份证等材料,均是通过非法渠道购买的。“对这些骗子来说,这类网店往往只作一次性使用,一旦被投诉就立即关闭。只要有一人上当,他们的成本就能全部收回。”
大家还需注意,在此类“假理赔、真诈骗”案件中,虚假店铺往往存在“挂羊头卖狗肉”的特征——例如,看似是建筑公司,却在售卖各种日用零售商品,明显名不副实。

警方提出以下防范建议——
首先,电商平台应切实落实反诈主体责任,严格审核店铺资质,并加强交易风险提示,从源头降低诈骗发生可能。
其次,消费者网购时务必仔细查看店铺信息,特别要留意用户评价,里面可能已有受害者发出的警示。
第三,遇到商品问题,一定要通过平台官方渠道解决。该骗局得逞的关键,正是诱骗受害人脱离平台沟通。请牢记:如有人让你扫码加微信办理退款,一定要多留个心眼。
第四,还是那句老话——陌生链接不要点,陌生APP不要下载!
甬派客户端记者 王晓峰
编辑 肖勇
相关文章
- 09-09 “网店发错货”竟是新型电诈!宁波有人被骗77万元
- 09-08 法治故事 未成年人游戏充值37万 家长能要回吗?
- 09-06 马上测丨同店药品线下比网售贵?我们去了10家药店
- 09-05 “搭子”变“骗子”,网上临时组局找伙伴需警惕
- 09-05 柯文哲哭诉:换了9室友,只能睡马桶边
- 09-05 夫妻为买房“假离婚”,同居多年仍未复婚,女方起诉财产分割,法院:同居期间转账为共有财产,男方支付女方房屋折价款45万元
- 09-02 云中马拟定增募资不超6.4亿元,意在产业链一体化,公司提示业绩下滑等风险
- 08-31 个人消费贷贴息明日开闸!多家银行启动预热,五大热点答疑
- 08-30 中老铁路国际多式联运信息服务平台上线
- 08-30 纳入低保后,依然困难怎么保障? 城厢区有妙招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
- 03-25 周一滇西南西北多雨,注意防范地质灾害
- 03-26 大成元鸿锦利债券提前结束募集
- 03-25 十四届县委第六轮巡察县属国有企业集中反馈会召开
- 03-26 工业硅:价格波动,供需失衡 1.63%涨
- 03-25 界首通用机场通过验收
- 03-26 京东服饰美妆春季上新发起“绿色时尚计划”,联合品牌推动旧衣循环处理
- 03-25 始终将保护放在第一位(快评)
- 03-26 A股三大指数午后集体翻红
- 03-25 贵阳东部最快出城通道 贵黄高速延伸段通车!
- 03-26 春色有约 浪漫花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