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网店发错货”竟是新型电诈!宁波有人被骗77万元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9-09 15:02:00    

前不久,央视《法治在线》栏目揭示了一种新出现的电诈套路——网店故意发错货,坐等顾客找上门,后将其“引流”至电诈团伙处。

特别需要引起重视的是,央视在报道中提到“这类诈骗发案数量近期呈快速增长趋势。仅某平台一家,最近一个半月,就发现并关停涉诈风险店铺一万六千家”。

央视对这种新型电诈进行报道警示。

记者今日(9月8日)从宁波市反诈中心获悉,近期宁波也有类似警情出现。

前不久,家住镇海的小李(化名)报警,称自己在某短视频平台购买的电扇到货后发现是坏的。于是,她和以往一样,联系客服要求退款。客服爽快地让她扫码添加微信,随后完成了退款。

但随后发生的事才是关键。客服以“补偿购物体验”为由,邀请小李进入一个微信群领取礼品。信以为真的小李进群后,发现群内有多名“顾客”正在讨论“做任务赚佣金”。

小李下载了对方推荐的APP,并在另一名“客服”指导下开始“做任务”——先后转出4.5万元,虽成功提现2000多元,却不知已陷入骗局。

交易是真实存在的,但这只是骗子“钓鱼”工具。

见收益来得容易,小李继续追加资金。等到她想再次提现时,却失败了。“客服”又将她拉进一个QQ群,发来一个地址,要求她将现金打包送至某偏僻地点。随后,诈骗团伙又以“提升积分”“缴纳提现手续费”等理由,多次诱骗小李向指定地点送现金……

“小李遭遇的是新型骗局,共损失77万元。”镇海区反诈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近日北京市公安局刑侦总队反诈中心紧急曝光一种新型电诈手段,央视也对此进行报道,就是小李遭遇的这种骗局。

骗子伪装成害怕差评的商家。

目前,这类骗局已在多家知名平台出现,且发案量呈快速上升趋势。警方提醒广大消费者务必提高警惕。主要套路是这样的:

第一步:诈骗分子先在某些知名电商平台开设店铺,销售U盘、小风扇、大米等日常商品;

第二步:故意发错货或发出劣质商品,等待消费者联系投诉;

第三步:以“售后理赔”为名,引导消费者扫描私人二维码、添加微信,诱使其脱离平台交易和监管,后以“补偿”等理由将受害人引导至诈骗群;

第四步:通过“刷单返利”“投资获利”等利诱手段,再结合“账户冻结”“法律追责”等话术施压,最终诱骗受害人转账。

消费者下载相关APP后,就会被骗去刷单。

当然,很多人会问:在电商平台开店,难道不需要提供相关证件吗?

市反诈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诈骗分子所使用的营业执照、法定代表人身份证等材料,均是通过非法渠道购买的。“对这些骗子来说,这类网店往往只作一次性使用,一旦被投诉就立即关闭。只要有一人上当,他们的成本就能全部收回。”

大家还需注意,在此类“假理赔、真诈骗”案件中,虚假店铺往往存在“挂羊头卖狗肉”的特征——例如,看似是建筑公司,却在售卖各种日用零售商品,明显名不副实。

警方提出以下防范建议——

首先,电商平台应切实落实反诈主体责任,严格审核店铺资质,并加强交易风险提示,从源头降低诈骗发生可能。

其次,消费者网购时务必仔细查看店铺信息,特别要留意用户评价,里面可能已有受害者发出的警示。

第三,遇到商品问题,一定要通过平台官方渠道解决。该骗局得逞的关键,正是诱骗受害人脱离平台沟通。请牢记:如有人让你扫码加微信办理退款,一定要多留个心眼。

第四,还是那句老话——陌生链接不要点,陌生APP不要下载!

甬派客户端记者 王晓峰

编辑 肖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