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域游”绘就“景美业兴民富”新画卷

7月17日,游客在乌鲁木齐县天山大峡谷景区碧龙湾景点观景游玩。(记者陈岩摄)

7月17日,游客在乌鲁木齐县天山大峡谷景区照壁山景点观景游玩。(记者陈岩摄)
新疆网讯(记者郭军鸽)盛夏时节,新疆处处生机盎然。博格达峰脚下,乌鲁木齐县白墙黛瓦的民宿群错落有致,游客在“山前禹逅”品茶观景;昌吉小吃街浓郁的烟火气息扑面而来,吸引着游客驻足流连……
日前出炉的《全国县域旅游发展研究报告2025》显示,新疆共有十三地入选“2025全国县域旅游发展最快的100个县”。其中,乌鲁木齐市乌鲁木齐县高居第3位,昌吉回族自治州昌吉市位列第43位。
这正是拥有世界级旅游资源的新疆,通过坚持不懈地提升品质、丰富业态、优化服务,充分释放旅游资源优势与红利,推动县域旅游呈现井喷态势的生动缩影。
丰富业态与消费需求“双向奔赴”——“奔县游”热潮涌
去看天山大峡谷、吃农家乐、体验采摘、感受野骑、逛闲来小镇……正值暑假,山西游客陈清和朋友来到了乌鲁木齐县,探索别样风景。
“不是大城市去不起,而是小县城更有性价比。”陈清说,这里空气好,蔬菜水果无公害,游玩项目多,基本上就是吃喝玩乐“一条龙”,关键是有乡村田园的休闲惬意感觉,“如果有机会,我还想带我父母也来感受一下。”
与“赶大潮”相比,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热衷主打“松弛感”的“反向旅游”,避开“人看人”的风景,在小城放松身心。这让县域旅游以迅猛之势崭露头角,“奔县”,更是频频成为假期热词。
地处首府核心辐射圈的乌鲁木齐县是乌鲁木齐市旅游资源最集中的区域,拥有除沙漠以外的8大类、18亚类、34种旅游资源类型,旅游资源总量大、类型多、品种优。趁着“奔县游”的热潮,乌鲁木齐县围绕“吃、住、行、游、购、娱”,用丰富的产品让市民和游客感受纯正的农家风情。
徒步、露营、住民宿、品农家菜、看赛马刁羊、体验果蔬采摘……多样化的乡村旅游项目延伸,“小而美”与“原汁原味”符合文旅消费升级的新需求,足以让游客沉浸式体验乡村旅游的独特韵味。
这段时间,在乌鲁木齐县板房沟镇漫途山居民宿,老板王永虎忙得不亦乐乎,“来住宿、微度假、体验露营烧烤、团建、亲子休闲游的游客一拨接一拨。”
在这里,既有尽收眼底的乡村美景,也有大片草坪、露营烧烤、游乐设施等。
“我们充分利用院子面积较大的优势,持续进行硬件升级和环境改善吸引游客。”王永虎说,愈发完善的一体式入住体验服务,让民宿受到越来越多游客的喜爱。
“奔县”到底有多火?《全国县域旅游发展研究报告2025》显示,2024年我国县域旅游平均接待游客总量为580.79万人次,同比增长14.26%,旅游总收入增长9.96%。
同样,走进昌吉小吃街,宇凡杂粮糕点店负责人马建英和店里的6名店员忙碌着,送走了店内一批批顾客。
早在2007年,昌吉市规划建设小吃街项目,经过多次升级改造,在保留传统美食文化精髓的基础上,融入现代商业理念和建筑风格,逐步发展成为昌吉市的地标性街区和新疆著名的旅游景点。如今,昌吉小吃街不仅是美食聚集地,更承载着昌吉的历史记忆和城市温度,持续散发着独特的魅力。
“在政府不断投入下,小吃街的建筑得到了修缮,还为我们增加了厨房的烟道和安装空调的位置。”马建英说,如今小吃街的游客越来越多,店里的生意也越来越好。
有吃、能玩、可逛、可住,以乌鲁木齐县、昌吉市为代表的新疆县域旅游正以“小而美、精而特”的姿态强势崛起,成为文旅市场最引人注目的现象之一。
数据是最好的证明。2024年,全疆95个县域,有高达90个县在旅游总收入、旅游总人数两项核心指标上相比2023年同比实现增长,在全国各省份中占比最高。新疆文旅产业迎来了厚积薄发、大有可为的黄金时期,县域旅游“东看浙江、西看新疆”的局面正在加快形成。
自然景色与特色文化“小精美专”——“奔县游”大能量
位于头屯河西岸的新疆大剧院,造型宛如一朵盛开的天山雪莲,气势恢宏。这里的大型室内实景民族歌舞秀《千回西域》,自首次亮相以来,就凭借着新疆歌舞与杂技艺术的完美融合,赢得了广泛赞誉。
“新疆每个景点都让人感到震撼,无论是自然风光还是人文风情。看过这场精彩的演出后,下次有机会我一定带着朋友和亲人再来大美新疆!”黑龙江游客罗振娟说。
火起来的县城,该如何“火下去”?新疆有着清晰的定位——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结合本地人文与自然资源,突出差异性与地域风情,打造能够体现本地历史、非遗、文脉的旅游产品,通过民俗游、田园游、红色游等,给游客带来丰富的体验。
“为更好地提升游客体验,我们每天上午11时准备了驼队巡游以及开场表演。并且在剧院大厅有手鼓舞等各类演出。针对高考学子还有低价门票,通过热情服务,让每一位游客都能感受到大美新疆、大美昌吉的魅力。”新疆大剧院场务部场务专员交力布力迪·加尼拜克说。
县域旅游要吸引游客,更要留住游客。乌鲁木齐县在强调“小而精、专而美”的同时,也注重向融合发展,由点及面串联多县域乃至市区风景线,构建旅游生态休闲圈。
特别是依托优质的旅游资源,乌鲁木齐县坚持以“旅游+”为思路,围绕特色化、精细化、品质化,在基础硬件设施、旅游环境营造、旅游产品及服务供给等方面持续加大力度,进一步推进文化旅游深度融合,逐步完善全域旅游格局,充分释放旅游资源的优势和红利,实现从“单一观光”到“业态创新”,从“一日游”到“深度体验”,文旅产业发展势头迅猛,游客便利舒适度、体验满意度和品牌认同度持续提升。
乌鲁木齐县文化体育广播电视和旅游局局长南海说,在积极创新旅游产品和旅游形式,如露营、研学、乡村游、夜间游等,赋予游客一份“专属于我”的情绪价值的同时,乌鲁木齐县还结合自身地理位置、自然资源、历史文化等特点,通过打造乡村美食品鉴、农耕文化体验、非遗技艺、民俗活动等多元化体验,碰撞出耀眼的“旅游火花”。
的确,没有文化的旅游是苍白的。农村蕴含着丰富的民俗文化、农业产业文化。如何让乡村游“活”起来、“动”起来、“用”起来,从而将游客吸引到一方村落,让文化产业真正赋能乡村全面振兴?这有赖于当地的深入挖掘和特色供给,找到乡村旅游与特色文化的内在联系。
米东区的稻田插秧、捕鱼体验;乌鲁木齐县赛马、刁羊等非遗项目展示;高新区(新市区)植物印染、制香等非遗项目体验……在乌鲁木齐的近郊乡村,一系列融入文化特色的项目,让文化更加可感、可知、可参与,赋予了乡村旅游鲜活的主题内容,更为火热的“县域游”添了一把“火”。
从乌鲁木齐县的民宿茶香到昌吉小吃街的烟火气息,从徒步露营的自然之趣到非遗展演的文化之韵,新疆县域旅游的蓬勃兴起,不仅成为游客追寻“松弛感”的新选择,更化作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引擎——民宿老板的忙碌身影、农家餐桌上的新鲜滋味、非遗展演里的传承活力,共同勾勒出“景美业兴民富”的生动图景。
相关文章
- 07-19 “县域游”绘就“景美业兴民富”新画卷
- 07-16 跨越 280 公里的谢意:日照海龙湾景区帮游客找回遗失电池获赞
- 07-15 汇聚爱心力量 合力振兴乡村
- 07-12 男子捞到游客手机索要1500元未果,又扔回水中!警方:行拘!
- 07-10 非遗传承人解读京剧妆造之美
- 07-09 文化产业赋能乡村|2000余名“新塘口人”扎根活力土壤
- 07-07 锡盟一所中学入选中国县域中学百强名单!
- 07-07 他在乡村书写别样的“青春答卷”!
- 07-07 暑期旅游升温
- 07-06 本地润滑油企业借展会拓宽海内外市场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
- 03-25 周一滇西南西北多雨,注意防范地质灾害
- 03-26 大成元鸿锦利债券提前结束募集
- 03-25 十四届县委第六轮巡察县属国有企业集中反馈会召开
- 03-26 工业硅:价格波动,供需失衡 1.63%涨
- 03-25 界首通用机场通过验收
- 03-26 京东服饰美妆春季上新发起“绿色时尚计划”,联合品牌推动旧衣循环处理
- 03-25 始终将保护放在第一位(快评)
- 03-26 A股三大指数午后集体翻红
- 03-25 贵阳东部最快出城通道 贵黄高速延伸段通车!
- 03-26 春色有约 浪漫花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