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器”之重|重构能源版图的光明坐标
海报新闻讯
人类文明的锦绣,从不是单一经纬的编织,密码往往藏在交汇的褶皱。
卫星图里的灯光明暗
藏着资源悖论的“千年之困”
夜幕下,当我们通过卫星遥感镜头俯瞰辽阔的中国,东部璀璨灯火串珠成链,西部点点灯光零星散落。明暗不均的灯光下,是一幅我国长期以来人口分布不均的地理图鉴。

早在1935年,我国著名地理学家胡焕庸就在中国地图上发现了一条重要的人口地理分界线:这条线北起黑龙江的瑷珲,南至云南的腾冲,将中国偌大的版图一分为二。

这条线东南36%的土地,供养了全国96%的人口;而西北64%的土地,仅供养了4%的人口。这条清晰反映我国人口密度的分界线,就是著名的“胡焕庸线”。
“胡焕庸线”的成因与自然地理条件密切相关:线东南部地区地势平坦、降水丰沛,适宜农业与居住;西北部地形复杂、气候干旱,自然条件相对恶劣。此外,“胡焕庸线”与气象、地貌、人文等界线高度重合,例如该线与400毫米等降水量线大致平行,成为我国半湿润区与半干旱区的分界线。

千百年来地理自然环境的造就,让“胡焕庸线”成为东西人口分布的天然鸿沟。

而在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胡焕庸线”远不止于地理的界线:线两侧长期呈现“94:6”的人口分布与“95:5”的经济产出格局,国土占比36%的东南区域贡献了全国90%以上的GDP,而拥有64%国土与80%能源储量的西部,经济总量尚不及广东一省。
“胡焕庸线”划出的这种不均衡,既源于自然条件的限制,也交织着资源分布不均衡的矛盾。如何突破“胡焕庸线”的制约,实现更均衡的发展?
2020年,中国科学院研究员方创琳发现了“博台线”,这条轴线从新疆的博乐至台湾省的台北,是连接“一带一路”双核心区的扁担线,是综合交通运输通道支撑连接的实体线和国家城市与城市群发展的琵琶型对称线,也是双向对外开放的中坚线、海陆联动发展的对接线,更是促进东中西部、南北协调发展的分界线。

千百年来由于地理自然环境造就的“胡焕庸线”,与被寄望为中国区域协调发展“破局”的“博台线”在甘肃庆阳实现交汇,成为我国地理版图上的重要点位。
而今天,一条蜿蜒千里、横亘东西的能源大通道,正从这个点位出发,沿着黄河一路向东、奔涌而下。
特高压技术重构空间
穿透地理屏障的“能源动脉”
这条跨山越河的千里银线就是陇东—山东±800千伏特高压直流工程,它犹如搭在“胡焕庸线”弓弦上的离弦之箭,将陇东富集的风光火储资源,打捆送往千里之外的山东。

如果把普通电压等级的输电线路比作一条条道路,那特高压就像是“高速公路”,宽阔的车道能容纳更多的车辆,高速畅行也有效降低了损耗。

作为电力传输的“超级动脉”,特高压能实现电能的高效率、远距离、大容量传输,这对优化我国能源资源配置,缓解东部能源短缺与西部资源富集的矛盾具有重要意义。
陇东—山东特高压工程落点山东东平,与起点甘肃庆阳的“两线交汇点”不同,这里是“两河交汇点”——九曲黄河与京杭大运河在东平实现交汇,两水交融激荡,让这里自古以来就是富庶之地,往昔的大宋风华今天仍可窥见。

如果说“大河向东流”是我国地势西高东低的自然地理造就,那贯穿南北的京杭大运河则是“人定胜天”的生动写照。这条流淌了千年的“人造大河”,承载着人们对打破地理隔绝的无限想象,也被寄予了南北水运通航、文明交流互鉴的厚望。

无论是大运河以其垂直于“大河东流”走向的坚毅,成为中国古代人工工程的奇迹;还是“博台线”以其垂直于“胡焕庸线”的倔强,试图打破我国“东强西弱”的发展困扰,都体现出这个古老民族对于打破天然地理屏障的智慧和勇气。

今天,陇东—山东特高压工程这条重塑我国能源地理版图的钢筋铁骨,以大国重器的昂扬之姿,为中国特高压建设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想象一下:在茫茫的大漠戈壁,一阵风吹来,伴随着风机转动,0.003秒后,这股风已经把千里之外齐鲁大地的灯光点亮,而原本平平无奇的自然风光,也将助力甘肃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助力山东把发展优势转化为“经济大省挑大梁”的发展胜势。
能源转型的“大国重器”
书写区域协调发展的中国方案
甘肃庆阳是丝绸之路的重要驿站,见证了丝绸之路的商旅云集,如今成为这条“空中走廊”的起点;而东平曾是大运河的重要区段,见证了南北通航的漕运繁忙,如今成为这条“能源河流”的落点。

陇东—山东特高压工程,将“两线交汇点”和“两河交汇点”串联起来,完成了地理、历史、时空的崭新交汇,这份交汇也许是一种偶然,但这份偶然里藏着我国优化能源配置、加强东西部协调发展的必然。
从昌吉、到哈密、再到酒泉,从榆林、到锡盟、再到扎鲁特,这些曾经遥远的、苍凉的西北地名,如今已经成为能源送出的黄金基地,它们通过特高压让源源不断的“黄金动能”瞬间跨越山河,让东部城市的灯火更加璀璨,也让西北部的资源富矿得以充分利用。

截至目前,我国已经构建起“西电东送、北电南供”的能源格局,实现年跨省输电近2万亿千瓦时,占全国用电量20%的壮举。每当夜幕降临,在华夏大地亿万盏灯火里,每5盏灯火就有1盏由跨省输送的电能点亮。
为了让西北的风光点亮沿海的灯光,我国编织了一张全球最大规模的特高压输电网络,累计建成投运“22交17直”39项特高压工程,线路总里程可绕地球赤道一圈以上。

“所爱隔山海,山海皆可平。”当渭水与泾河在关中平原“清浊同流”,当九曲黄河与人工运河在泰安东平纵横交织,地理的交汇点生长着最坚韧的根系。
作为“大国重器”的特高压工程,正化身“风光调度师”,用时空折叠的方式,重塑我国能源地理版图。正如黄河用数万年冲积出华夏文明,这些钢铁巨龙正以磅礴之力,为美好生活充电,为美丽中国赋能!
相关文章
- 05-08 “重器”之重|重构能源版图的光明坐标
- 05-03 《瞭望》聚焦山东:担负起新时代的文化使命
- 05-02 莫言回山东老家赶大集,称“好的小说应该像一个热闹的集市”
- 05-01 28家经营主体被核准使用“五原黄柿子”地理标志专用标志
- 04-28 AI海报|2024年我国网络市场公平竞争治理成效明显
- 04-28 第四届阿布扎比电动汽车创新峰会举行——聚焦推动交通可持续发展
- 04-28 公募REITs一季度平稳运行,消费类项目表现抢眼
- 04-26 青春版《牡丹亭》精华本带您游园惊梦,共赏良辰美景
- 04-25 积极应对稳住外贸基本盘
- 04-24 city不city啊,山东?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
- 03-25 周一滇西南西北多雨,注意防范地质灾害
- 03-26 大成元鸿锦利债券提前结束募集
- 03-25 十四届县委第六轮巡察县属国有企业集中反馈会召开
- 03-26 工业硅:价格波动,供需失衡 1.63%涨
- 03-25 界首通用机场通过验收
- 03-26 京东服饰美妆春季上新发起“绿色时尚计划”,联合品牌推动旧衣循环处理
- 03-25 始终将保护放在第一位(快评)
- 03-26 A股三大指数午后集体翻红
- 03-25 贵阳东部最快出城通道 贵黄高速延伸段通车!
- 03-26 春色有约 浪漫花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