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译者、出版人谈跨文化解码:深入体验与情感共通
中新社北京6月19日电 (记者 高凯)19日,宁肯作品版权输出主题对话活动在正在进行的第三十一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上举办,中国当代知名作家宁肯与其作品《北京:城与年》《天·藏》《中关村笔记》的阿拉伯语、英语译者,以及出版人共聚,围绕中国文学走向世界的文化密码展开讨论。
宁肯以小说和散文创作为主,代表作包括《北京:城与年》《天·藏》等,曾获老舍文学奖、鲁迅文学奖等多项重要文学奖项。
散文集《北京:城与年》不仅展现了作者童年记忆中的北京市井风貌,也揭示了人性的成长轨迹。埃及青年翻译家雅拉是这部作品的阿拉伯语版译者,她表示,翻译时面临双重挑战:既要精准呈现其中20世纪60、70年代北京独特的地域风貌与历史语境,又要让阿拉伯语读者理解文字背后的精神内核。她通过大量考据胡同建筑、生活细节,并与宁肯反复沟通,最终把握住作品的双重维度——“城”承载着空间记忆,“年”凝结着个人与城市的共生变迁。
《天·藏》英译者、美国汉学家穆润陶亦强调深度介入的必要性。为精准传递小说中西藏的宗教哲学意蕴与复调叙事,他曾赴拉萨考察地理风物,与宁肯实地探讨文本。
将中国文学作品推向英语世界的过程,离不开专业出版的策略眼光。英国查思出版公司副总经理李洋透露,选择《中关村笔记》因其展现了中国硅谷的独特奋斗史,填补了西方读者这方面的认知空白;而《天·藏》则因其文体实验性与哲学深度被定位为“作家中的作家”之作。这种差异化输出策略,使中国文学呈现出更为丰富的文化维度。
宁肯当日将自身作品得到的国际传播称为“幸运”,但这“幸运”背后是文本自身的“可通约性”。资深出版人韩敬群分析其创作特质时指出,宁肯如同“文学刺客”,以不妥协的姿态突破叙事成规——无论是《天·藏》中多重视角的哲学思辨,还是《北京:城与年》对城市记忆的切片式书写,均通过对“如何写”的极致探索,触及人类共通的生存体验。(完)
相关文章
- 07-23 年内撤销16家电销中心,保险电销渠道为何上演“消失的它”
- 07-22 今日大暑:晓牧侵星大暑天 昼寻芳树绿阴眠
- 07-07 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升值
- 07-04 大熊猫“萌兰”10岁啦!
- 07-02 “川A的哥”载客去北京收费10600元 当事人:没还价,拉门就走
- 07-01 增开!提速!优化服务!铁路7月1日实行新运行图
- 06-24 山东潍坊净菜进京产销对接,收获近5亿元订单
- 06-24 京津冀区域出口总值创历史新高
- 06-19 作家、译者、出版人谈跨文化解码:深入体验与情感共通
- 06-09 山东商河:“名医下乡送健康”助力健康乡村建设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
- 03-25 周一滇西南西北多雨,注意防范地质灾害
- 03-26 大成元鸿锦利债券提前结束募集
- 03-25 十四届县委第六轮巡察县属国有企业集中反馈会召开
- 03-26 工业硅:价格波动,供需失衡 1.63%涨
- 03-25 界首通用机场通过验收
- 03-26 京东服饰美妆春季上新发起“绿色时尚计划”,联合品牌推动旧衣循环处理
- 03-25 始终将保护放在第一位(快评)
- 03-26 A股三大指数午后集体翻红
- 03-25 贵阳东部最快出城通道 贵黄高速延伸段通车!
- 03-26 春色有约 浪漫花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