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三场选举给欧洲大陆带来什么影响?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20 17:02:00    

5月19日,罗马尼亚、波兰、葡萄牙三国分别举行了三场选举。

罗马尼亚独立候选人“逆袭”成功;

波兰大选首轮投票结束,中间派与保守派候选人难分伯仲,最终结果要到第二轮选举之后才能揭晓;

葡萄牙选举未能产生多数派政府,极右翼政党却取得历史性佳绩,当选总理胜选时高呼,“不要再有提前大选了”。

接连举行的三场选举给欧洲大陆带来了什么影响?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欧洲研究所副研究员董一凡:

当前欧洲民众对于主流政治不满,一定程度上回归保守,给欧洲极右翼政治势力崛起带来土壤。

从这三场选举中还可以看到,传统的政治力量更多是利用一些强制性手段,在选举之外采取“盘外招”与极右翼进行博弈。

未来,欧洲的政治环境竞争程度、相互攻击程度会扩大,但传统主流政党并没有足够的方式、资源或者手段,让选民有正向回馈。这就造成了欧洲未来政治的斗争越来越激烈。执政能力、政策实施、各方政治共识等可能会出现一定程度上的缺失。

罗马尼亚:惊心反转

罗马尼亚常设选举机构(AEP)当地时间5月19日凌晨公布的总统选举第二轮投票初步计票结果显示,罗马尼亚独立候选人、布加勒斯特市长尼库绍尔·达恩在第二轮投票中获胜。

罗马尼亚近半年的选举进程经历数次戏剧性反转,且争议不断,令该国一度陷入政治危机。

在去年11月24日举行的第一轮投票中,名不见经传的极右翼候选人杰奥尔杰斯库意外领先。同年12月6日,罗马尼亚宪法法院以俄罗斯涉嫌干预选举为由裁定首轮投票结果无效。

今年5月4日,罗马尼亚重新大选,11名候选人参选。首轮投票中,杰奥尔杰斯库的盟友、罗马尼亚人团结联盟党主席西米翁以40.96%的得票率一骑绝尘,高出位列第二的独立候选人、布加勒斯特市长达恩两倍。本以为极右翼的西米翁即将锁定总统宝座,但在5月18日的选举中,坚定支持欧盟的达恩却实现了反超。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欧洲研究所副研究员董一凡:

罗马尼亚总统选举备受关注,关键在于罗马尼亚政府,乃至整个欧洲,对于极右翼势力日益上升的防范以及采取的措施。

这并不是极右翼候选人第一次在罗马尼亚总统选举获得优势了。

未来,无论是罗马尼亚还是欧洲,政治上的碎片化和不确定性还将进一步发展。

波兰:摇摆!摇摆!

波兰国家选举委员会19号公布的最终计票结果显示,没有候选人获得超过半数选票,得票率领先的公民联盟候选人、华沙市长恰斯科夫斯基和独立候选人纳夫罗茨基将进入第二轮投票。

作为欧盟和北约重要成员,波兰政局变化关乎整个欧洲格局。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欧洲研究所副研究员董一凡:

无人过半,反映了波兰社会处于撕裂化和碎片化的状态。

虽然执政党凭借执政优势在第一轮选举中领先,但是另外一位候选人在第二轮投票中能否把波兰社会的保守主义、民族主义凝聚成支持率,会增添第二轮投票的不确定性。在这一过程中,波兰总统究竟花落谁家还不确定。

确定的是:未来政府的摇摆性,会影响波兰内外政策的稳定性,以及在欧盟内部所发挥的作用。

葡萄牙:静静的颠簸

葡萄牙18日举行议会选举,官方统计结果显示,由葡萄牙现任总理蒙特内格罗领导的民主联盟获得最多席位,但未获议会绝对多数所需的116席,无法单独组建政府。

这是葡萄牙在不到4年内第三次提前举行议会选举。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欧洲研究所副研究员董一凡:

葡萄牙政治环境与整个欧洲大陆一样。一方面,在危机和压力下,政策妥协空间越来越小,各党派的争夺愈发激烈。

另一方面,欧洲整体经济形势让民众不满,很容易促成极右翼势力的上升。传统政党的生存空间受影响。

此前,葡萄牙长期是中左力量占据执政地位。这次中右却继续获得执政优先权,反映了很多民众对中左力量已经心存不满。

多重因素作用下,欧洲多国的政治不稳定性在上升。

来源 | 总台环球资讯广播

记者 | 董晶晶

编辑 | 汪一鸣

签审 | 张晗 邹浩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