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擦亮“留学中国香港”这张教育名片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27 09:14:00    

邓飞

“香港向哈佛沉船者敞开校门”,对于香港欢迎哈佛国际学生来港学习的表态,有外媒作出这样的评述。香港,作为享誉全球的国际大都会,其优势不仅体现在金融、创科等领域,更是已经延展至教育层面。它正在致力于打造独特的“留学中国香港”品牌,这将有益于提升国家与特区的国际软实力及话语权。
特区政府2023年时就曾提出建设“国际专上教育枢纽”,无疑是一个良好的开端,但要应对日益激烈的全球教育市场竞争,还需要一套更系统、更深入的策略和配套措施。观察近期国家与东南亚三国发表的联合声明,可以清晰看到国家在推动教育“走出去”方面的系统性布局与多元化策略,这为香港如何推动教育国际化提供了宝贵的借鉴与启示。
从国家与马来西亚、越南、柬埔寨等国的最新联合声明可以看出,内地的教育“走出去”并非单一层次,而是涵盖从高等教育到职业教育,再到数字教育、语言文化交流等多个层面。例如,中国和马来西亚的联合声明着重提出,要全面提升中马教育合作水平,还特别强调深化职业教育、联合科研与数字教育合作。而中国和越南的联合声明以及中国和柬埔寨的联合声明,也都将深化职业教育、数字教育合作等列为重要内容,并提及加强师生及学者交流。这是一种多层次、全覆盖的双边教育合作布局。
另外,从合作平台的搭建上,中马声明提及支持厦门大学与马来亚大学合作建设中马国际高等研究院、北京大学与马来亚大学建设中马人工智能+新材料联合实验室,以及支持两国高校共建“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等。中柬声明提到,要共同办好鲁班工坊等职业教育合作项目。这些常态化的合作平台,不仅是学术交流的载体,更是双边长期稳定合作的基石,有利于资源共享和成果转化。
至于促进人员的双向流动,特别是吸引国际学生来华,是内地教育国际化的又一重点。上述3份联合声明普遍强调要鼓励双向留学,加强师生互访,并承诺提供政府奖学金以吸引优秀人才。中越声明更具体地提出要合作培养培训越南本土中文教师,落实国际中文教师奖学金,并发挥好河内大学孔子学院及“汉语桥”等语言文化推广平台的作用。中柬声明亦表达了对孔子学院的支持。中马则签署互免签证协定,旨在促进包括教育在内的各领域交流。
教育国际化与国家整体发展战略和外交大局是紧密相连的,以上联合声明都将教育合作置于共建“一带一路”、落实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和全球文明倡议等大框架之下。换言之,对外教育合作是国家大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较于内地积极而全面的教育国际化布局,香港教育虽拥有世界一流的大学和公认的高质量,但在国际舞台的推广方面,仍有较大提升空间。“留学中国香港”的品牌认知度远未达到与自身实力相匹配的水平,在国际留学市场的主要榜单上甚至榜上无名。非本地生的来源过于集中在内地,来自其他国家与地区的生源比例偏低。而且,相较于蓬勃发展的高等教育,香港在职业专才教育和基础教育领域的国际化进程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在培养本地学士水平的职专人才之余,需要高度重视全球南方国家对这类职业教育的庞大需求。此外,发展应用科学大学是国际高等教育的新兴发展趋势,香港在这方面虽已迎头赶上,还需加快发展步伐。
内地教育“走出去”的丰富实践,为香港提供了极具价值的参考。首先,香港应借鉴内地多层次、宽领域的合作模式,不能仅仅将目光聚焦于高等教育,而应积极探索和推动职专教育乃至基础教育的对外开放。内地在职业教育和师资培训等领域与东南亚国家的成功合作,证明了这些领域同样具有广阔的国际市场空间。其次,香港需要采取更为主动的“走出去”姿态,加强精准推广。深入了解潜在生源国的教育需求和市场状况,针对性地进行宣传。例如,聚焦东南亚华人社区、“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等重点区域,识别当地名校进行重点推介,并定期在海外举办“留学香港教育展”,提升香港教育的国际能见度。建立机制化的合作平台,鼓励香港高校与海外院校共建联合实验室、研究中心或双学位项目,有效提升香港对外教育合作的深度和吸引力。(作者是香港立法会议员、香港教育工作者联会副会长、全国港澳研究会理事)